最新目录

基于视觉修辞角度谈电影暴裂无声的艺术表现

来源:当代修辞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电影是一项神奇的艺术,由于时间的限制,导演不仅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剧情的脉络结构表达清晰,同时还要将内在寓意准确传达。其实电影本身就是一种说服方式,或者说服观众接受

电影是一项神奇的艺术,由于时间的限制,导演不仅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剧情的脉络结构表达清晰,同时还要将内在寓意准确传达。其实电影本身就是一种说服方式,或者说服观众接受作品中所要表达出来的观点,或者说服观众以电影情境的预设为基础从全新的思维起点进行思考。

电影与文学在修辞方面有所不同,很大程度是因为语言的符号系统不同。电影使用的表现符号是镜像语言,当这一点被界定时,电影语言即包含了视觉和听觉所传达的两个部分的内容。“电影修辞格的运用不只是一个形式‘语言’的表达问题,而是一定的思想意识背景和体制下的‘话语权’的争夺和建构问题。”

视觉修辞目前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冯丙奇认为,所谓视觉修辞是“为了使传播效果最大化,而对传播中运用的各种视觉成分进行巧妙选择与配置的技巧和方法”。运用大量的电影修辞来反映社会现实,表现对时代与人性的思考无疑是现实主义话题电影常用的手段,而电影修辞用得是否精妙,也体现了电影创作者个人的专业能力水平和洞察力的高低。在众多犯罪悬疑类型电影当中,《暴裂无声》的导演忻钰坤便以现实案例为基础,通过行为语言、叙述视角、符号隐喻等电影的视觉修辞刻画了城乡差异与阶层对立的社会图景。电影以矿工张保民寻子为主线,引出了煤矿老板昌万年和律师徐文杰之间涉嫌的经济案件与命案,三个人代表了三种不同的阶层,揭露了现实环境中弱肉强食的法则,并由此展现了人性中的复杂性。

一、行为语言反映的意识形态与主体认同

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有着不同于最初的西方马克思政治理论的理解,他认为所谓的“意识形态”指的是人类同自己生存条件的“想象”关系,“是人类对人类真实生存条件的真实关系和想象关系的多元决定的统一”。在《暴裂无声》当中,有不少片段是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来表现其背后暗含的意识形态的,这种意识形态呈现的正是人物身处的生存条件与其想象的生存方式之间的关系。

影片当中的煤矿老板昌万年并不是一个本分的富裕阶层,他拥有挥金如土的生活条件,靠的是煤矿产业背地里非法的暴利敛财,本质上他的生存状态不过是一个暴发户。他与李总碰面的时候,身穿白衬衫、西装马甲,假发片戴得整齐得体,格格不入的是他脚下的平底布鞋。然而,他希望自己随时随地都保持体面的形象,仿佛自己凭借财力爬上了社会的顶层就应该是一副上流阶层的扮相,这也是他自己所想象出来的理想化的生存方式。当他在自己捐助的小学那里吃西红柿的时候,汁水沾染了衣服,小心翼翼擦拭后,在与校长照相时却换上了校长的外套。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昌万年是一个非常在意自己的外在与身份相匹配的角色,处于金钱社会的食物链顶端,就应该有区别于底层的形象,这也说明他被潜在的价值观念所支配。

丁海作为一个配角,也同样有其自身的意识形态。他是一个双手常常沾满羊血、骨子里有些桀骜不驯的屠夫,他最真实的生存条件就是在一个荒芜的原野上做着最底层的劳动,经营着一家羊肉馆,羊肉馆里常有狼餐虎咽的客人。尽管他处在充斥着血腥与野蛮的生存环境中,但他并不因此变得暴戾凶残,反而守住了内心的一份和善与宽容。当张保民用羊骨刺伤丁海的眼睛之后,他向张保民一家索要赔偿,但即便张保民家少给两个月也不会去催缴。当张保民遭遇昌万年手下的追赶时,他让张保民躲在自己的卡车里,逃过一劫。丁海这一个体本身的矛盾也是构成他背后意识形态的原因,在于他对自己的主体认同有别于当下恶劣的环境。这也指向了阿尔都塞进一步讨论的关于意识形态与主体之间的动态关系问题。

阿尔都塞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结为“个体成长的过程就是意识形态建构主体的过程,就是个体不断摆脱自己的本真性又不断重构自己形象的过程。”上述提及的两个人物皆遵循了这一关系。昌万年为了摆脱自己原有的出身,很努力地做出了许多跻身上流社会的改变,比如他在涮羊肉的时候大摆精致的筵席,用专门切片的机器来处理羊肉;在办公室里设置模拟狩猎场,培养有钱人的爱好;捐款为小学建新校舍以显示自己作为上层阶级的身份和慈善之心。丁海从最初逼迫张保民在矿场征地协议上面签字,到最后发现其实周围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在底层辛苦恣睢地活着。于是他让自己更有同理心,更懂得体谅他人,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良的事情。到影片的最后,由丁海的儿子把真相画在墙上,也是他发现了最残酷的事实。他让人看到在粗犷的大地上还能存在如此细腻的形象,他在不断坚持善行之后把自己塑造成这样一个人。

文章来源:《当代修辞学》 网址: http://www.ddxcxzz.cn/qikandaodu/2021/0304/459.html



上一篇:墨丘利赫尔斯和亚格劳洛斯中普桑的激情表现与
下一篇:西方音乐修辞史稿评介

当代修辞学投稿 | 当代修辞学编辑部| 当代修辞学版面费 | 当代修辞学论文发表 | 当代修辞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修辞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